建设“无废城市”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具体行动,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既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题中之义,也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有利于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近年来,南昌市紧抓“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机遇,以推动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主线,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主要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等五大类固体废物为重点,激活“无废”新引擎,厚植南昌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破解生活垃圾利用难题“无废城市”体现的是循环经济的理念,在“无废城市”建设中将有利用价值的固体废物纳入资源循环星空下载站官网,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是提高固体废物治理能力,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远处青山苍翠、绿植茂盛,近端的草地上铺着光伏板,数只蜻蜓在空中飞舞……位于南昌经开区的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像一片处在城郊的小公园。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填埋了南昌市生活垃圾多达24年的“渣山”。
麦园生活垃圾填埋场曾经是南昌市唯一一处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场,2017年至2021年,因环境问题受周边群众投诉年均1000余件。为彻底治好这个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心病”,解决好城市固废处理难题,我市累计投入约25亿元,将这个垃圾填埋场打造成年发电量超4亿千瓦时、实现碳减排超4万吨的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
“我们每年要处理100万吨生活垃圾,约占整个南昌市生活垃圾的60%。现在整个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物质都能循环再利用。比如,垃圾脱水产生的渗滤液处理后,能供冷却塔补水使用;焚烧所剩的炉渣可作为建筑材料,制作成导盲砖、止步砖等。”南昌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焚烧发电项目相关负责人龚宇亮说,尤其是垃圾燃烧产生的热量会转化为电能,除去全厂自身用电,焚烧发电厂每天还会输送120万度电给国家电网,可满足周边地区12万户居民的用电需求。
“通过填埋、焚烧方式对固废进行无害化处置是最基本的底线要求,如何源头减量和‘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化利用、培育发展循环经济,是开展‘无废城市’建设重点探索的方向。”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科负责人熊珲表示,在源头减量的基础上资源化利用项目是“无废城市”建设的“绝对主力”,帮助我们实现变城市“包袱”为资源“宝库”。
全链条做好医废处置打造“无废城市”,建立专业化的收集转运体系以及全过程信息监管必不可少。前端转运“双轨制”,末端处理再扩容,这正是南昌全链条做好医废处置的积极探索。
清晨时分,南昌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有限公司运输员刘琨早早来到公司,驾驶着微型医疗废物转运车出发,按照规划好的路线前往我市小型诊所收运医疗废物。到达一家诊所后,他从工具箱内拿出便携式收集设备(PDA+小秤),对这家诊所的小袋医疗废物进行收集。经过扫码、称重、确认后,这家诊所的医疗废物电子转移联单就已填好,所有收运处置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同步传输到“南昌市工业固体废物全过程监管平台”,有效实现医废全过程监管。
据悉,我市现有19张床位以下的小型诊所2000余家。过去,运输员需要开车上门收集医疗废物,处于老城区的部分点位,大型厢式转运车无法驶入,而且这些小型诊所产废量小,运输车跑一趟运营成本非常高,传统收运模式难以在48小时内完成收运。对此,市生态环境局紧盯医疗废物处置痛点、难点,针对小型医疗机构普遍反映的医废收运难、收运慢等问题,积极推广医废收运“双轨制”,不断提升全市医废处置能力。
“针对全市19张床位以上的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统一交给南昌市医废处置中心定时上门收运。针对19张床位以下医疗机构,则按片区设立医废集中转运暂存点,通过微型收运车将小型医疗机构产废点的医废收运至集中转运暂存点,再装车运输至南昌市医废处置中心,打通了小型医疗机构医废收运、处置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医废收运‘双轨制’模式,有效破解前端收运难题。”南昌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李拓表示。同时,为解决全市医废处置的压力,南昌积极推进医废中心扩容重建工作,于2023年4月完成医废中心升级改造和整体搬迁,新厂建成2条日处理医废25吨的连续热解焚烧生产线吨微波消毒设施,日处理规模由25吨提升至60吨,有效保障末端处理能力,确保全市医废安全处置。全力推进科普教育“无废城市”建设要让群众参与,宣传科普要先行。
南昌全力打造科普教育标杆式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设施,持续加大公众开放力度,面向各类团体开展多元化的固体废物领域宣传教育,推动形成崇尚生态文明、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无废”氛围,为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蓄势赋能。
“无废细胞”是“无废城市”建设的关键载体,也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无废”理念的基本组成单元,大力培育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社会生活单元。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139 0168 3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