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以来,湖北省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要求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推动四化同步发展,立足治荆楚必先治水的最大省情,从湖北实际出发,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人大常委会积极响应,在流域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展现了人大作为。
一河清水,宜居富民。小流域综合治理旨在通过科学规划和综合治理,改善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等环境问题,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带水河是湖北省5个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之一,试点工作自开展以来,恩施市人大常委会就带水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相关内容进行专题学习培训,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恩施市着眼于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让流域治理重要的水环境工程峡口大桥滨河焕然一新,成为了融休闲、娱乐、健身和生态绿化为一体的生态廊道。建成堇叶碎米荠1120亩,抹茶种植基地2800亩,富硒马铃薯1500亩,127家民宿、53家农家乐完成了改造和升级,发展了285块“共享菜园”,实施彩色森林抚育工程1500亩,以三龙公路杉木坝段和龙马民俗镇村委会公路两侧为主线棵桃梅、凌萧等彩叶树种,增强了乡村旅游的虹吸效应。
2023年,带水河流域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8万元,同比增长12%。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生态文明小流域”建设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充分结合当地环境实际,按照“科学定位、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原则进行系统治理。试点建设中,恩施市在生活垃圾处理上,健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垃圾清运体系,增设安装11个垃圾分类屋、210组垃圾分类亭、195组分类果皮箱,建成龙马、龙凤垃圾中转战2个,采取定人、定车、定时、定线、定点的“垃圾不落地”模式转运生活垃圾;在畜禽粪污处理上,在养殖场配套建设沼气池,收集畜禽的粪污进行发酵,将产生的沼液、沼渣作为果蔬的有机肥料,降低种植业的发展成本,解决粪污污染问题,形成“猪-沼-果”模式。
多方参与,共建共治。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是湖北省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的重要实践。恩施市根据带水河上游生态、中游乡村、下游城镇的区位,解决水土流失、污水治理、河道整治等问题,其治理工作经验获得了生态环境部的通报表扬;建始县开展了现状资源普查、规划编制、环境治理、共同缔造活动,力争将东洛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打造成康养文旅融合发展集聚区、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区、人居环境整治样板区;鹤峰县推行“1+4”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将试点区域从溇水源(白泉河)全面拓展到石槽河、调查河、唐家河、溇水河城区段,形成了更广泛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格局。
专项监督,强化落实。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的具体体现,要严格按照省委、州委的部署要求加快推进各项试点工作,确保此项工作取得实效。恩施州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省委书记的讲话精神,听取和审议检察机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报告,认真分析问题不足,提出意见建议,并谋划部署下阶段工作安排。在利川市,综合运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职能,开展“小流域+生产”、“小流域+生活”、“小流域+生态”“小流域+文化”等专项检察监督,督促相关检察机关及时整改,使清水河、长乐河小流域内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治理。(邵贞溪、于海霞,)
139 0168 3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