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水质创1979年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全市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连续三年达86%,高出长三角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在这背后,来自“中国环境谷”的科技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合肥市蜀山区发力环境产业,着力打造“中国环境谷”,以实际行动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是人们共同的期盼。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巢湖的水质整体达到并稳定在Ⅲ类,创1979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巢湖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这背后有来自“中国环境谷”中水三立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技术支撑。
据了解,中水三立作为“数字巢湖”项目系统总集单位,充分运用GIS、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并结合地面监测设备,实现了地理信息数字化,建立了天地空监测体系,构建了时空大数据平台,研发了多用途数值模型等。中水三立技术人员向记者介绍,“数字巢湖”平台是集监测、研判、预警、决策等系列辅助功能的巢湖流域智慧管理大脑,堪称巢湖治理的一大“利器”。
在“中国环境谷”内,聚集了一批水治理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中科智慧环境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肥AI水质自动检测中心已实现全自动检测,一个机械手臂从放置区抓起从十五里河采集的河水样本,自动传送到水质检测的全自动“生产线”,通过优化算法,效率是传统实验室人工分析的40到50倍。目前,这套系统还对阳澄湖、白洋淀等河湖的水样进行分析星空下载站官网,指导当地环保部门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施策。
全自动水质检测、“一张图”智慧水务、智能化污水处理站在蜀山区,“中国环境谷”的企业用卓越的技术和丰沛的成果,为全国多地水生态环境保护注入了科技力量,守护祖国的大江大河。
今年初,由蜀山经开区安徽蜀峰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参与编制的《温室气体走航监测技术规范》经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审议通过并顺利发布。
该地方标准对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走航监测的仪器和设备、监测、结果表示、质量控制及安全防护要求进行了规范,适用于大气环境中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的走航监测。走航监测作为获取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及其排放来源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在达成“双碳”目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新标准的发布实施有效填补了温室气体走航监测领域的标准空白,将进一步推进美丽合肥建设,为合肥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效的温室气体监测技术体系支撑和管理依据。
在着力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同时,“中国环境谷”企业还利用自己研发的技术,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为环境问题治理提供有力支持。
中科蓝壹是由安徽蓝盾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团队联合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颗粒物和臭氧协同监测技术、大气污染防控综合解决方案的研发与推广。“公司核心技术团队参与了G20峰会、北京冬奥运会等大型活动的空气质量保障任务。”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产品还在粤港澳大湾区大气综合观测、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等多个科学研究中提供关键数据。
以“中国环境谷”为引领,推动绿色发展。围绕“科创+产业”的战略发展路径,以“科创+”“标准+”“场景+”“生态+”赋能产业发展,短短几年,“中国环境谷”已成为合肥市节能环保产业的主战场,初步形成“六个一”发展格局,即创建一个创新平台,落户一支主题基金,建成一批优质载体,完善一条产业链条,集聚一群环保企业,斩获一批荣誉奖励。环境企业数量由最初的几十家,增长至2023年的400多家,总营收超450亿元,环境产业已从“培育”走向“壮大”,形成“环境高技术研发核心零部件生产环保装备制造环境治理、环保工程及环保服务”的全产业链条。
目前,“中国环境谷”聚集了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监测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30余个国家和省级环境领域科研平台,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环境研究院正式成立,为企业提供国家级智力资源,促进企业创新成果就地转化。安徽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母基金(规模120亿)成功落户,持续为新能源、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碳中和等板块企业招引贡献资本力量。
守一片蓝天,护一湖碧水。扎实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颜值”协同并进,“中国环境谷”已成为全国环境产业不容忽视的新兴力量,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力量。(许婷婷 詹伟伟 季云冈)
中国电力网于1999年正式上线运行,是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主办的全国性电力行业门户网站。
139 0168 3345